6月2日召開的全市環保產業發展工作會議,吹響了宜興市環保產業“二次創業”的瞭亮號角。圍繞“做強產業、提升競爭力”的總體要求,市委、市政府日前又專門出臺《關于加快環保產業發展的意見》,發揮政策導向作用,為環保產業“二次創業”助一臂之力。
歷經30多年的發展,宜興市環保產業已在國內形成了一定的市場基礎。但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保產業仍存在許多不足與薄弱環節。為此,《意見》描繪了宜興市環保產業新的發展路徑,即環保產業的“二次創業”將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創新為核心,加強政策引導和綜合管理,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促進資源整合、品牌培育、集群發展,積極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系統集成和總承包實力雄厚的骨干企業,建設一批支撐產業技術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構建布局合理、功能齊全、運作高效的環保生產配套體系和技術服務體系,真正把宜興市打造成為最具核心競爭力、國際影響力的環保產業高地和環保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基地。
打造環保產業高地,必須走集約、集聚和集群道路。《意見》根據宜興市環保產業現有的發展布局和基礎,按照整合資源、放大優勢的思路,明確了宜興市環保產業全新的發展布局——緊緊圍繞打響“中國宜興環保科技工業園”這一國家級品牌,以創建“環保裝備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為目標,加快形成“三大功能區”布局,積極推進“五中心、兩基地”建設,充分發揮業已形成的產業優勢,突出差別發展,避免結構趨同。“三大功能區”分別是以環科園為主體的研發核心區,以高塍環保產業園為主體的裝備制造區,以中國宜興國際環保城為主體的交易物流區。“五中心、兩基地”分別是環保技術研發中心、環保設備檢測中心、環保會展中心、環保交易中心、環保人才培訓中心、現代環保產業生產基地和環保技術成果示范基地建設。
有效的扶持政策是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積極性和創造性的“催化劑”。在《意見》中,市委、市政府還推出了用地、稅收、金融等一系列獎勵扶持政策,積極鼓勵產業集聚、做大做強、自主創新、裝備更新、主輔分設和對外宣傳。《意見》明確提出,市財政將每年視環保產業發展情況及財力許可,設立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重大公共服務平臺、重大研發機構建設;支持環保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體系建設;扶持和培育重點環保企業。同時,宜興市將設立科技風險投資基金1億元,扶持中小創新型環保企業發展。對國家部委、科研院所在環科園設立研發機構且為宜興市環保企業開展有效服務的,市政府給予連續三年、每年不少于100萬元的運營經費補貼;對新引進的注冊資本在3億元及以上的環保總承包企業,按注冊資本的0.2%給予財政獎勵;對新獲得環保工程專業承包一級、二級、三級資質的環保企業,分別給予50萬元、30萬元和20萬元的資金獎勵;對取得重大技術突破、產業化能力較強的環保科技創新項目,優先推薦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政府采取“優先采購”的形式建設示范工程;對于裝備投入累計超過200萬元(單臺套3萬元以上)、屬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裝備項目享受市定重點項目政策,并按購置額度的5%給予財政補貼。這一系列“實打實”的扶持政策,將為宜興市環保產業的轉型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作者:陳文)
來源:宜興日報